华严经净行品讲记:前行--学佛的基本观念(三)
(资料来源: 华严-生命的故乡/海云法师)
今天我们来解释经题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意义,以前有一位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,他光是讲《妙法莲华经》的“妙”字,就讲了九十天,人称“九旬谈妙”。现在我们要谈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光这个“大”字就无量无边了。事实上不管哪一个字,若要从广义上来讲都讲不完,所以只好从中略的部分简单地给各位介绍一下。
首先可以将经题分成两个部分来谈,一个是“大方广”、一个是“佛华严”。“大方广”是境界,“佛华严”是能力,也就是说要我们用“佛华严”的能力来进入“大方广”的境界。再把这样的过程记录下来,贯穿起来成为一个系统就称之为“经”。
“大方广”
简单的讲“大方广”三个字就是体、相、用的意思。体是本体、相是相貌、事相、现象,广则是作用、妙用的意思。从体即能产生种种相貌,发挥种种妙用。但是体的本身却是看不到的,只能从感受得之。而所谓“能看到本体”乃是用慧眼或心眼看到,而非用肉眼。
本体就像风一样,谁也看不到,可是怎么会知道有风呢?譬如看到树叶在动,就知道有风,但这只是一种事相;树叶飘动得很厉害,就知道风很大,飘动得很微弱,就知道只是微风而已。这就是一种感受。另外从作用上也可以看得到,譬如火炉上的火很旺,便知道风很大,如果火很微弱,就会拼命摇动扇子搧风,以免炉火熄了。从这些事相与作用,我们大致可以瞭解到本体。而大方广的境界就是要我们掌握住本体,进而展现种种事相,发挥无穷的妙用。
许多人学佛喜欢讲求神通、境界、变化,这都是“方”的意思,是境界的展现。但是事相的展现,有时候只是修行过程中所附带的情况。譬如雕刻木头,在雕刻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木屑,有人会惊歎于如此巨大的木头竟能变成细碎的木屑,但木屑只是副产品,并非主要的。另一种情况则是成就以后所能发挥的作用了。当木头做成筷子后,筷子的作用就产生了,总不会就直接拿树枝、竹竿当筷子吧!还是要经过削、磨的过程才能完成。所以在成型的过程中有其附带的产物,如果我们执着在附带的地方,就是迷信。但是在成熟以后所发挥出来的另一番作用,就是真实的了。
神通不是不可得、不可求,它只是成就过程中前面的那一段,那一段是人家不要的,可是你会去执着它。后面这一段却是要在成就以后才会有的,而要达到成就的目标,就要花相当大的功夫了。所以对修行人而言,要以证得“大”的本体为目标,不在于求神通作用,也不是不求,而是不必求,到时候自然会有。譬如完成筷子后,筷子的作用自然出来,完成碗盘后,碗盘的作用也自然出来。这些都不必求,就看你在因地的时候要把它修成什么样子,到时候功能自然会发挥出来。这是第一层意义。
人生的本体就是肯定自己
现在站在我们人生的立场来学佛,其本体又是什么呢?人生的本体就是肯定自己。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忙碌,你是不是曾经静下来想过,在这忙碌的一生中,有哪些事情是真正为自己而忙的?大抵国中一、二年级以前的小孩,纯粹是为自己而忙,他们为自己吃、为自己玩,不会去管大人的世界。高中以后就很少为自己了,即使自认为是为自己的那个部分,也已经在潜意识中被社会所转移了。那些当董事长、理事长、立委的,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为自我而努力,实际上早已被社会价值给架走了,而都是社会的、别人的、外求的。
怎么说是为别人的呢?就是一个社会的潜意识告诉你向那边去追求,如此你才能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,而这个自我的满足感,当你有福报的时候,确实可以满足,当福报不足的时候,就成了自我的恐惧感。满足与恐惧是相对的,福报到了就满足了,福报不到就追不到、要不到,就造成恐惧了,患得患失的心也因此而产生。这一切都是“自我”的作用,人的一生往往因为如此而终其一生统统向外,为别人做事。
一个人从懂事以后就是业随身的时候,一切都为别人而忙碌。学佛就是要让我们“翻迷成悟”,所以一定要真正的学佛,而不要学一个仪式的佛教,也只有在学佛的时候,才是真正为自己做事的时候。大家冷静想想是不是唯有学佛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?所以做功课的时候不要为菩萨而做,否则那还是为别人而做。不管是人天福报也好,出离三界的功德也好,总之要为自己而做。
真正想为自己做事,只有放下身心世界
怎么为自己做呢?首先必需放下身心世界。不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的,也不是为了要让大家都知道,完全是求自己身心的安详,为使自己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求独立。现在这个社会,大家都互相依赖,常常被架着走,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。所以真正想为自己做事,只有放下身心世界。
什么是放下身心世界?就是在内心里头不要存有任何一点意识形态的影子,什么是意识形态?譬如说我是中国人、我是佛教徒、我是爸爸、我是妈妈、我是老闆…等,能不能统统放下、统统没有。我做功课是因为业障深,这是意识形态,为什么诵《华严经》,因为福报较大,还是意识形态。这些都要放下,做功课就是做功课,没有为什么。要以这种心态来做,才是真正的功德,才是为自己累积资粮的时候。讲是这样讲,做起来可不容易啊!意识形态若真能完全放掉,那我执、法执都快破了。破我执证阿罗汉,破法执则是法身大士了。但是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前进。
各种的意识形态常会在我们的习惯上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。譬如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下,坐的是沙发,睡的是弹簧床,要盘腿打坐诵经时,下面一定会垫个软垫。要是在从前,睡的是木板,那么席地也就坐了,顶多垫两个砖块,这些都是潜意识。要打坐,很自然的那个打坐的模式就出现了,要诵经,诵经的模式就出现了。
这些模式、印象就是意识形态,一下子要统统去除,现在还做不到,这不要紧,但是在最近这段时间,最烦恼你的事就应该设法放下了,不要让它来干扰你。像家里有小孩的考期到了,这类的烦恼都不要带进来,暂时放一边,以清净心做完功课再迴向给他,至于有没有那种殊胜不可思议的情况,不用去管,只要这样做就是了。这才是趋向解脱的方法。所以所谓“本体”,就是指要我们的身心能免于生活中的种种束䌸。
学佛并不仅指心理的改变,还包括身体的改变。心理的改变叫“慧解脱”,身体的改变叫“心解脱”,是身心世界彻底的改变。以打坐为例,刚开始从初住、细住到欲界定、未到定,乃至真正进入禅定的时候,欲界的四大要转变成色界的四大,八触十功德,经过八十个步骤,全身都改变了。所以一进入初禅定,鼻根、舌根就不起作用;进入二禅定,则六根不起作用。修行就有这种殊胜之处。
我们自己在做调整的时候,一定要先把心给降伏住,之后才能感受到意识形态操纵着我们绝大部分的生活。这一点一定要设法破除,当然一下子不能全改过来,但是可以一点一点慢慢转变。如果连这一点警觉性都没有的话,那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很难进入状况了。
完全展现生命本质,正是华严的最终目标
这种真正、彻底的改变,让生命的本质完全展现出来,正是华严的最终目标。可惜我们现在的生命都不是本来的样子,而是生活在社会制度的规约下、别人的阴影中。表面上看起来很自然,实际上却是对立的。而我们并不知道,因为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过的,即使不赞同,也不知该如何反对,只好一直这样走下来,人性也因而扭曲了。
社会的法律与规范,站在个人的立场来看,不见得都有其必要,但若站在社会制约的立场来看,倒是需要配合的,因为这是全体的运作关係。譬如在国家音乐厅里听音乐会,如果嗑瓜子,当场会被人制止,在这个地方,个人不能展现自己的自由,因为会造成破坏,所以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。
同样地,佛寺中的大雄宝殿也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地方,以至于讲话都要低声细语,甚至还有规定大雄宝殿之内不可讲话。这实在不合理。想想看,宝殿本是我们内心的展现,学佛是要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生命的能量与喜悦,心中难道不能感到欢笑吗?如果心中能感到欢笑,何以在宝殿不能笑?这原本是人类最喜悦、最欢乐、最具欣庆的场所,却被规定不准讲话,这就是一种制约,也自然的会在里头造成不准有一丝轻鬆的成分或是个体生命的存在,这是不对的。
在宝殿里见到佛菩萨而产生欢喜心,是很正常很殊胜的。许多人会在里面哭,尤其是拜忏的时候,表示庄严殊胜。但笑却不行,为什么笑就不庄严不殊胜呢?难道学佛以后都要哭吗?这就是错误的制约,但这种制约却相当普遍,使我们夹杂在社会的制约里,产生了严重的自我。
刚刚才提过,自我在顺境时会有满足感,在逆境时会有恐惧感。一般人为了免除恐惧,达到满足的目标,往往会完全生活在形式上。譬如为了要达到满足,银行的存款必须一直增加,房子要一栋一栋的买,车子要一辆一辆的换,这也就证明了自我的存在。
自我愈强的人满足感会愈强,若满足不够,那恐惧感也一定愈重。同样的,自我愈强的人愈有成就,他的恐惧感也就愈大。从哪里可以看得到呢?大陆有个统计,以前穷苦的时候,没有人自杀。现在开放了,国民所得提升了,自杀率也增加了。自杀来自恐惧。
台湾属另一种情形:愈是有钱,愈是成功的人,愈要移民。凡是事业有成、当大官的,差不多都跑掉了。这都是恐惧。恐惧来自自我,当事业愈有成就,他就愈害怕,愈害怕就愈想保护自己。反而是小巿民没有什么好恐惧的,因为他没办法逃避,只有兵来将挡、水来土淹了。
学佛,不要一直停留在仪式事相
所以说现代生活由于自我的存在,产生了如果成功便要求更成功,来保障现有的成功,这个更成功的追求便是恐惧的来源,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是毫无价值的。
要怎样才能不恐惧呢?放下你的意识形态,什么都没有。坐在树下也好,躺在阳台上或沙发上,一个人静静的沈思。放下一切身心世界,回归本来面目,此时所展现出来的是没有恐惧,因为已经没有了自我,也没有所谓的满足不满足。其实现在的这个当下,存在就是最大的满足。而我们所讲的法身慧命,就是要去体会这一刻。
一个人个体的独立性要自己去享受,别人无法分享,所以要懂得感受生命体的存在。这个存在并非靠外在的东西来证明,而是从内心去寻得。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独立性,只有在纯粹完美的智慧中才找得到。如果能存在在这样的境界中,那要起什么妙用,展现什么境界,都可以了。
谈到这里就比较深、比较枯燥了,但佛法的终极目标就在其中,希望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,不要一直停留在仪式事相上。仪式佛教有安心、安慰自我的作用,因为自我会产生恐惧,只有藉着一个可以使人免除恐惧的寄讬来安顿自我。然而自我还是存在,你仍旧不能了脱生死、出离三界,希望大家能深深的去体会。
[太菲瑪 開運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coca3337
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打賞佈道者!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