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

原创 唐望四爷  2024-10-22 20:18  阅读 8 views 次

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

一位禅者在河边打坐时,听到挣扎的声音。

睁开眼睛一看,是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。

他伸手把牠捞上来时,被蝎子竖起的毒刺蛰了一下,于是他把蝎子放到岸上,继续打坐。

过了一会儿,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,睁开眼睛一看,蝎子又掉到水里了。

他又把牠救上来,当然又被蛰了一下。

他继续打坐。

过了一会儿,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。

旁边的渔夫说:「你真蠢,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?」

禅者:「知道,被牠蛰三次了。」

渔夫:「那你为什?还要救牠?」

禅者:「蛰人是蝎子的本性,慈悲是我的本性。我的本性不会因为牠的本性而改变。」

如同故事中的禅者,他清楚明白自己「慈悲的本质」,但也明白蝎子螫人是牠的本质,禅者不因牠的本质而落入心理的伤害。

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概念里的「不去拥有不属于自己的课题」。

话说回来,如果每个人都谨守「课题分离」,认为把自己顾好就好了,会不会变成「自扫门前雪」的景象?

而我们不也提到,与人共好,建立社群情怀,让自己心中有别人,才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精神吗?

其实,这个故事还有下半段:这时,禅者又听到挣扎的声音。

一看,还是那只蝎子。

他看著自己肿起来的手,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,毫不犹豫地再次向牠伸出手去。

这时,渔夫把一根干枯的树枝递到他手上。

禅者用这根树枝捞起蝎子,放到岸边。

渔夫笑著说:「慈悲是对的,既要慈悲蝎子,也要慈悲自己。所以,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。」

故事中渔夫所说的:「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」对我们无疑是一种提醒。

善待别人也要避免自己受伤,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会只有一个答案,两人都好,让共同需求得到最大满足,是「课题分离」后依然需要思考的。

而能做到保护好自己,也善待别人,便是社群情怀的展现了。

[太菲瑪 開運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u/7385829237

支付寶打賞 微信打賞

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打賞佈道者!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唐望四爷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