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面对情感能自由吗?

原创 唐望四爷  2024-08-29 20:24  阅读 172 views 次

佛教认为,如果没有解决困惑和心灵的烦恼,一切生命都是不可能真正自由的。

很多人追求社会环境的自由、物质条件的自由,觉得自由就意味著为所欲为,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。

事实上,我们拥有得越多,所受的限制也越多。

我们往往在追求自由的同时,制造著束缚,制造著不自由。

人面对情感能自由吗?

很多时候,我们是身不由己的,所以才会有「借酒消愁愁更愁」的无奈,有「不应有恨,何事偏向别时圆」的感慨。

即使在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把握的时候,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,陷入「被控」和「被选择」的陷阱。

自由,佛教中的概念是自在。

在很多寺院,都能看到「得大自在」的匾额,既体现对这一境界的景仰,也昭示佛弟子的努力目标。

而在经论中,「自在」一词更是频频出现,仅《大正藏》就有近六万个,从方方面面对此进行了演绎。

那么,究竟什么是自在?

核心不外乎两点,一是没有困惑,即认识的自在;二是没有烦恼,即心灵的自在。

可以说,一切自由都是建立在这两种自在的基础上。

另外,《华严经》讲到十种自在:

一、命自在,可以自由选择住世时间。

二、心自在,心灵没有挂碍。

三、财自在,具有自由支配的财富和生活条件。

四、业自在,能自由地做利他事业。

五、生自在,可以自在选择投生。

六、愿自在,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。

七、信解自在,有能力认识真理和智慧。

八、如意自在,具有超常的神通能力,可以自在运用。

九、智自在,智慧无碍。

十、法自在,能自在说法。

十种自在包含了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。

佛教认为境由心造,有了内在的自由,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外在自由。

因此,佛教更看重内在的自由。

济群法师 《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》

[太菲瑪 開運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u/7385829237

支付寶打賞 微信打賞

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打賞佈道者!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唐望四爷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