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帅哥美女,
心一动,肾就动,就有精气往下流。
心不动,肾不动。
心安,五脏安,远离疾病。
佛法告诉你,心应如如不动。
人体还有一套能量系统,就叫精气神。
每个脏器里都藏有一个「神」。
神是什么呢?
就是人的
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情绪。
当五脏生病时,
实际上,它所对应的情绪也肯定受伤不浅。
其实,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。
比如说,有的人经常性地头痛、
没精神心里不舒服。
但您如果把头痛治好了,
精神自然会好,相应地,
心里也会舒畅无比。
佛法的伟大就是让你「修心」。
一种情绪(神)对应着一种疾病,
几乎所有的疾病
都可以在情绪(神)那里找到根源。
比如说乳腺肌瘤,
《外科正宗》认为它的发病原因
是「忧郁伤肝,思虑伤脾,
积想在心,所愿不得志者,
致经络痞涩,聚结成核」。
所以,即使您的乳腺肌瘤已经治好,
但如果您在后期的保养中忽视了情志调养,
还是经常爱生闷气,东想西想,
结果只能是让乳腺肌瘤再次发作。
因此,无论是治病还是防病,
只有「身神同补」,才能使疾病彻底断根,
不再复发,让身体真正强壮起来。
没有心病,心肝脾肺肾才补得进去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
「主不明,则十二官危。」
意思是说,如果心里不平静,
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。
平静如水的心,是修来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上有一句话叫
「主明则下安,以此养生则寿」。
心态情绪必须先稳定、平和下来,
人才会长命百岁。
心里装的事太多,脾就不舒服。
举个例子,很多身体消瘦的人,
吃了不少补药,都不见效。
到医院去检查吧,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因为这些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,
有事没事去想一些没必要操心的事,
分散了心阳。
思虑过度容易伤及心血,
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,
造成少食、腹胀、身体乏力等
「心脾两虚」的症状。
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就更好解释了。
心主血,肝藏血。
我们心情不畅的时候,
最需要肝脏来疏泄情绪。
比如,
有的人在心情压抑时会感觉心前区憋闷,
两肋也有疼痛感,
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。
因为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,
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,
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、胀闷。
要保持灵台清静;
医家也讲,静者寿,躁者夭。
静心,不只是静坐,
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。
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,
则肠中之气不浊,
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,不易生病;
独宿意味著减少房室,
从而可以将养肾精,
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;
默坐可养心,心神以静为养,
以动为泄,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,
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。
心既是致病之源,亦是治病之本。
安心才是大病康复的关键。
放下心事,尽量快乐,
行善助人等法,都可实施。
充满怨恨恼怒烦的心境,
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;
充满快乐、善良、慈悲的心境,
则能让脏腑和谐,气血和畅,
其健康必然有保证。
久病难愈,与其苛求良医,
何如自安己心。
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病痛,
若想真正康复,关键还在于养心。
心为健康的主宰,要想健康,先需养心。
虽然人生中诸事纷纭,
但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淡然,
则事情不能伤害我们的心。
为了自己的健康,
不要让外来的人、事、物
干扰我们平静的心。
心若不妄动,则气血通畅,
脏腑和调,自然不病。
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,
受伤的最终是自己。
养心要怡情。
不因物喜,不由己悲,无七情过激之伤。
不仅要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心理,
亦需忌胜负心。
胜也罢,负也罢,淡然处之即是。
有人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好,总考第一,
若某次考试得第二就心中郁闷,
现在想想多么可笑。
有人下棋,只能赢,不能输,输就气急。
前贤说:胜固可喜,败亦欣然。
只求半天之乐,何必执著输赢。
《修行人世界》
[太菲瑪 開運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u/7385829237
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打賞佈道者!
评论已关闭!